人人插人人操,黄色A级网站,久久99久久国产欧美精品,99久久久久

注冊(設計)人員應掌握的場地知識

技術文檔

jswd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檔 > 正文

注冊(設計)人員應掌握的場地知識

山東茂隆新材料 2020-11-16 1617


場地知識(上)

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紅線轉彎起點處不應小于70m。 第5.4.4條 風管不宜穿過防火墻和變形縫。如必須穿過時,應在穿過防火墻處設防火閥;穿過變形縫處,應在兩側設防火閥。 <文化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遠離污染源 一、功能分區(qū)明確,合理組織人流和車輛交通路線,對喧鬧與安靜的用房應有合理的分區(qū)與適當?shù)姆指簦?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應設兩個出入口。當主要出入口緊臨主要交通干道時,應按規(guī)劃部門要求留出緩沖距離; 當文化館基地距醫(yī)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較近時,館內噪聲較大的觀演廳、排練室、游藝室等,應布置在離開上述建筑一定距離的適當位 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擾措施 三、舞廳應具有單獨開放的條件及直接對外的出入口。 第3.3.1條 學習輔導部分由綜合排練室、普通教室、大教室及美術書法教室等組成。其位置除綜合排練室外,均應布置在館內安靜區(qū)。 七、綜合排練室的主要出入口宜設隔聲門。 一、美術書法教室宜為北向側窗或天窗采光 第3.1.3條 文化館設置兒童、老年人專用的活動房間時,應布置在當?shù)刈罴殉蚝统鋈氚踩?、方便的地方,并分別設有適于兒童和老年 人使用的衛(wèi)生間。 第4.0.7條 展覽廳、舞廳、大游藝室的主要出入口寬度不應小于1.50m。 第4.0.8條 文化館屋頂作為屋頂花園或室外活動場所時,其護欄高度不應低于1.20m。 <商店建筑設計規(guī)范> 第2.1.3條 大中型商店建筑應有不少于兩個面的出入口與城市道路相鄰接;或基地應有不小于1/4的周邊總長度和建筑物不少于兩個出入 口與一邊城市道路相鄰接。 第2.1.4條 大中型商店基地內,在建筑物背面或側面,應設置凈寬度不小于4m的運輸?shù)缆??;貎认儡嚨酪部膳c運輸?shù)缆方Y合設置。 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為營業(yè)、倉儲和輔助三部分。 三、供輪椅使用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1∶12,兩側應設高度為0.65m的扶手,當其水平投影長度超過15m時,宜設休息平臺。 <電影院建筑設計規(guī)范> 第2.0.1條 電影院基地選擇應根據(jù)當?shù)爻擎?zhèn)建設總體規(guī)劃,合理布置,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應臨接城鎮(zhèn)道路、廣場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寬度除不應小于安全出口寬度總和外,且中、小型電影院不應小于8m,大型不應小于12m,特大型不應小于 1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電影院應按每座0.2㎡計,大型、特大型電影院除應滿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應小于10m; 第2.0.2條 總平面布置應功能分區(qū)明確,人行交通與車行交通、觀眾流線與內部路線(工藝及管理)明確便捷,互不干擾,并應符合下 列規(guī)定:  二、一面臨街的電影院,中、小型至少應有另一側臨內院空地或通路,大型、特大型至少應有另兩側臨內院空地或通路,其寬度均不應 小于3.5m; 第3.1.1條 設計視點應取畫面下緣中點。池座第一排觀眾地面至設計視點的高差不應小于1.50m及不大于2.50m。 第3.1.3條 最大視距尚宜控制在36m以內,最大值不應大于40m。 <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guī)范> 四、運動場地的長軸宜南北向布置,場地應為彈性地面。 第2.3.3條風雨操場應離開教學區(qū)、靠近室外運動場地布置。 第2.3.4條音樂教室、琴房、舞蹈教室應設在不干擾其它教學用房的位置。 三、兩排教室的長邊相對時,其間距不應小于25m。教室的長邊與運動場地的間距不應小于25m。 第3.1.2條教學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單內廊的形式。 第4.1.2條廣播室的窗宜面向操場布置。 第4.1.3條保健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保健室的窗宜為南向或東南向布置。 三、保健室應設洗手盆、水池和電源插座 第6.2.1條教學樓走道的凈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教學用房:內廊不應小于2100mm;外廊不應小于1800mm。 二、行政及教師辦公用房不應小于1500mm。 第6.2.3條外廊欄桿(或欄板)的高度,不應低于1100mm。 第3.3.7條 化學實驗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實驗室宜設在一層;其窗不宜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 第3.3.8條 物理實驗室宜設儀器室、準備室、實驗員室等附屬用房。 第3.3.10條 生物實驗室宜設準備室、標本室、儀器室、模型室、實驗員室等附屬用房。 第3.3.11條 生物實驗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實驗室的窗宜為南向或東南向布置。 二、實驗室的向陽面宜設置室外陽臺和寬度不小于350mm的室內窗臺。 七、生物標本室宜為北向布置, 第3.4.2條 自然教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四、教室的向陽面宜設置寬度不小于350mm的室內窗臺。 六、教具儀器室應設門與教室相通。 第3.4.6條 美術教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美術教室宜設北向采光,或設頂部采光。 三、教具貯存室宜與美術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應各設一組電源插座,室內應設窗簾盒、銀幕掛鉤、掛鏡線和水池。 第3.8.2條 微型電子計算機教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為獨立的教學單元。 二、微機操作臺宜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墻或沿墻周邊布置。 三、微機操作臺前后排之間凈距離和縱向走道的凈距離均不應小于700mm。 第3.9.3條 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納兩個班的可做平地面;超過兩個班的應做坡地面或階梯形地面。 第3.9.4條 合班教室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教室第一排課桌前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課桌后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18000mm。 第3.9.5條 在計算坡地面或階梯地面的視線升高值時,設計視點應定在黑板底邊;隔排視線升高低宜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錯位布 置 第3.9.6條 當教室設置普通電影放映室時,放映孔底面的標高與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標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與頂棚 或結構突出物的距離不應小于2200mm。 第3.9.7條 放映白晝電影的合班教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放映室的凈寬度宜為教室長度的1/4~1/2。 第3.10.3條 體育器材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體育器材室宜靠近運動場,并宜與體育教師辦公室和體育教師更衣室相鄰布置。 二、體育器材室應設借物窗口和易于搬運運動器械的出入口。 第3.11.2條 閱覽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閱覽室應設于環(huán)境安靜并與教學用房聯(lián)系方便的位置。 二、教師閱覽室與學生閱覽室應分開設置。 第4.2.3條 教職工廁所應與學生廁所分設。 當學校運動場中心,距教學樓內最近廁所超過90m時,可設室外廁所,其面積宜按學生總人數(shù)的15%計算。 二、教室、實驗室靠外廊、單內廊一側應設窗 6.3.5 室內樓梯欄桿(或欄板)的高度不應小于900mm。室外樓梯及水平欄桿(或欄板)的高度不應小于1100mm。 <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 第2.2.3條 托兒所、幼兒園室外游戲場地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必須設置各班專用的室外游戲場地。每班的游戲場地面積不應小于60m2。各游戲場地之間宜采取分隔措施。 二、應有全園共用的室外游戲場地,其面積不宜小于下式計算值: 室外共用游戲場地面積(m2)=180+20(N-1) 第2.2.4條 托兒所、幼兒園宜有集中綠化用地面積,并嚴禁種植有毒、帶刺的植物。 第3.2.2條 寄宿制幼兒園的活動室、寢室、衛(wèi)生間、衣帽貯藏室應設計成每班獨立使用的生活單元。 第3.2.3條 單側采光的活動室,其進深不宜超過6.60m。樓層活動室宜設置室外活動的露臺或陽臺,但不應遮擋底層生活用房的日照。 第3.2.4條 幼兒衛(wèi)生間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一、衛(wèi)生間應臨近活動室和寢室,廁所和盥洗應分間或分隔,并應有直接的自然通風。 二、盥洗池的高度為0.50~0.55m,寬度為0.40~0.45m,水龍頭的間距為0.35~0.4m。 三、無論采用溝槽式或坐蹲式大便器均應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加設幼兒扶手。每個廁位的平面尺寸為0.80m×.070m,溝槽式的 槽寬為0.16~0.18m,坐式便器高度為0.25~0.30m。 第3.2.7條 音體活動室的位置宜臨近生活用房,不應和服務、供應用房混設在一起。單獨設置時,宜用連廊與主體建筑連通。 第3.6.4條 在幼兒安全疏散和經(jīng)常出入的通道上,不應設有臺階。必要時可設防滑坡道,其坡度不應大于1∶12。 第3.6.5條 樓梯、扶手、欄桿和踏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樓梯除設成人扶手外,并應在靠墻一側設幼兒扶手,其高度不應大于0.60m。 二、樓梯欄桿垂直線飾間的凈距不應大于0.11m。 三、樓梯踏步的高度不應大于0.15m,寬度不應小于0.26m。 第3.7.4條 陽臺、屋頂平臺的護欄凈高不應小于1.20m,內側不應設有支撐。護欄宜采用垂直線飾,其凈空距離不應大于0.11m。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 汽車庫、修車庫的耐火等級應分為***, 地下汽車庫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 車庫之間以及車庫與除甲類物品庫房外的其他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 汽車庫,修車庫(一、二級)-所有建筑物(一、二級)=10 汽車庫,修車庫(一、二級)-所有建筑物(***)=12 停車場-所有建筑物(一、二級)=6 停車場-所有建筑物(***)=8 *高層汽車庫與其他建筑物之間,汽車庫,修車庫與高層工業(yè)、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按本表規(guī)定值增加3m 汽車庫不應與甲、乙類生產(chǎn)廠房、庫房以及托兒所、幼兒園、養(yǎng)老院組合建造; 當病房樓與汽車庫有完全的防火分隔時,病房樓的地下 可設置汽車庫。 為車庫服務的下列附屬建筑,可與汽車庫、修車庫貼鄰建造,但應采用防火墻隔開,并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0.9 汽車疏散坡道的寬度不應小于4m,雙車道不宜小于7m。 6.0.10 兩汽車疏散出口之間的間距不應小于10m;兩個汽車坡道毗鄰設置時應采用防火隔墻隔開。 6.0.11 停車場的汽車疏散出口不應少于兩個。停車數(shù)量不超過50輛的停車場可設一個疏散出口。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否則應設通路與道路紅線相連接。 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沒或海潮侵襲可能時,應有安全防護措施 建筑物與相鄰基地邊界線之間應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 建筑物高度不應影響鄰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第2.1.5條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車站、車場等)、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量起不應小于70m;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橋和地鐵出入口)最邊緣線不應小于5m; 三、距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0m; 四、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應小于20m; 五、當基地通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連接; 第2.1.6條 人員密集建筑的基地 電影院、劇場、文化娛樂中心、會堂、博覽建筑、商業(yè)中心等人員密集建筑的基地, 一、基地應至少一面直接臨接城市道路,該城市道路應有足夠的寬度,以保證人員疏散時不影響城市正常交通; 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長度應按建筑規(guī)?;蚴枭⑷藬?shù)確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長的1/6; 三、基地應至少有兩個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連接的)出口; 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應避免直對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應有供人員集散用的空地, 四、根據(jù)噪聲源的位置、方向和強度,應在建筑功能分區(qū)、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離及地形、綠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以防止或減少環(huán)境噪聲 第3.2.1條 基地內通路 一、基地內應設通路與城市道路相連接。通路應能通達建筑物的各個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圍應留的空地。 二、通路的間距不宜大于160m。 三、長度超過35m的盡端式車行路應設回車場。供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不應小于12m×12m,大型消防車的回車場不應小于15m×15m。 第3.2.2條通路寬度 一、考慮機動車與自行車共用的通路寬度不應小于4m,雙車道不應小于7m。 二、消防車用的通路寬度不應小于3.50m。 三、人行通路的寬度不應小于1.50m。 第3.2.3條 通路與建筑物間距 基地內車行路邊緣至相鄰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墻間的距離不應小于3m。 第3.3.1條 地面和道路坡度 一、基地地面坡度不應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時應分成臺地,臺地連接處應設擋墻或護坡。 第3.3.3條 室內外地面 建筑物底層地面應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地下室、貯藏室、局部夾層、走道及房間的最低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m。 五、樓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m。梯段凈高不應小于2.20m。 七、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不宜小于0.90m??繕翘菥粋人椒鍪殖^0.50m長時,其高度不應小于1m。 四、每個梯段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18級,亦不應少于3級 第4.2.4條欄桿 凡陽臺、外廊、室內回廊、內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樓梯等臨空處應設置防護欄桿,欄桿高度不應小于1.05m,高層建筑的欄桿高度應再適當提高,但不宜超過1.20m; 三、欄桿離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內不應留空; 衛(wèi)生設備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第一具洗臉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與側墻面凈距不應小于0.55m; 二、并列洗臉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距不應小于0.70m; 三、單側并列洗臉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對面墻的凈距不應小于1.25m; 四、雙側并列洗臉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80m; 五、浴盆長邊至對面墻面的凈距不應小于0.65m; 六、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離不應小于0.65m; 七、單側隔間至對面墻面的凈距及雙側隔間之間的凈距:當采用內開門時不應小于1.10m,當采用外開門時不應小于1.30m; 八、單側廁所隔間至對面小便器或小便槽的外沿之凈距:當采用內開門時不應小于1.10m,當采用外開門時不應小于1.30m。 <城市用地豎向規(guī)劃規(guī)范> 4.0.2用地自然坡度水于5%時,宜規(guī)劃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時,宜規(guī)劃為臺階式。 5.0.3擋土墻、護坡與建筑的最小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居住區(qū)內的擋土墻與住宅建筑的間距應滿足住宅日照和通風的要求; 2 高度大于2m的擋土墻和護坡的上緣與建筑間水平距離不應小于3m,其下緣與建筑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m。 2擋土墻和護坡上、下緣距建筑2m,已可滿足布設建筑物散水、排水溝及邊緣種植槽的寬度要求。但上緣與建筑物距離還應包括擋土墻頂厚度,種植槽應可種植喬木,至少應有1.2m以上寬度,故應保證3m。 1各專業(yè)規(guī)范都明確規(guī)定最小地面排水坡度為0.3%, 2 為了便于組織用地高程至少比周邊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防止用地成為“洼地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4.1.7 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00m、進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 高層建筑之間及高層建筑與其它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m) 高-高=13 高-裙,1,2級=9 裙-裙,1,2級=6 4.3.1 高層建筑的周圍,應設環(huán)形消防車道。當設環(huán)形車道有困難時,可沿高層建筑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當高層建筑的沿街長度超過150m或總長度超過220m時,應在適中位置設置穿過高層建筑的消防車道。 高層建筑應設有連通街道和內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80m。 4.3.2 高層建筑的內院或天井,當其短邊長度超過24m時,宜設有進入內院或天井的消防車道。 4.3.4 消防車道的寬度不應小于4.00m。消防車道距高層建筑外墻宜大于5.00m,消防車道上空4.00m以下范圍內不應有障礙物。 4.3.5 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有回車道或回車場,回車場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車的回車場不宜小于18m×18m。 4.3.6 穿過高層建筑的消防車道,其凈寬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4.00m 4.3.7 消防車道與高層建筑之間,不應設置妨礙登高消防車操作的樹木、架空管線等。 8.3.1 下列部位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 8.3.1.1 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 8.3.1.2 采用自然排煙措施的防煙樓梯間,其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 8.3.4 剪刀樓梯間可合用一個風道,其風量應按二個樓梯間風量計算,送風口應分別設置。\ 8.5.3 下列情況之一的通風、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風管道應設防火閥: 8.5.3.1* 管道穿越防火分區(qū)處。 8.5.3.2 穿越通風、空氣調節(jié)機房及重要的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 8.5.3.3 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 8.5.3.4 穿越變形縫處的兩側。 9.2.1 高層建筑的下列部位應設置應急照明: 9.2.1.1 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難層(間)。 9.2.1.3 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和商業(yè)營業(yè)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 9.2.4 疏散應急照明燈宜設在墻面上或頂棚上。安全出口標志宜設在出口的頂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標志宜設在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1.00m以下的墻面上。走道疏散標志燈的間距不應大于20m。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⑤托兒所、幼兒園及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應獨立建造。當必須設置在其他建筑內時,宜設置獨立的出入口。 三、應設置防煙、排煙設施。對于地下房間、無窗房間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間,以及超過20m且無自然排煙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風、但長度超過40m的疏散內走道,應設機械排煙設施。 第5.2.1條 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 一二級/一、二級=6 一二級/***=7 一二級/四級=9 ***/***=8 ***/四級=10 四級/四級=12 兩座建筑相鄰較高的一面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限。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寬度不應小于3.00m。 第9.3.10條 下列情況之一的通風、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送、回風管,應設防火閥; 一、送、回風總管穿過機房的隔墻和樓板處; 二、通過貴重設備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的送、回風管道; 三、多層建筑和高層工業(yè)建筑的每層送、回風水平風管與垂直總管的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 <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 居住區(qū)內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古樹名木必須依法予以保護 (5)組團綠地的設置應滿足有不少于1/3的綠地面積在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線范圍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設置兒童游戲設施和適于成人游憩活動。 8.0.5.1 小區(qū)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人口;居住區(qū)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 8.0.5.5 當居住區(qū)內用地坡度大于8%時,應輔以梯步解決豎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設推行自行車的坡道 <建筑地面設計規(guī)范> 4.0.3 混凝土墊層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0;混凝土墊層兼面層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一般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墊層最小厚度可采用50mm 6.0.24 建筑物四周應設置散水、排水明溝或散水帶明溝。散水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散水的寬度,宜為600~1000mm;當采用無組織排水時,散水的寬度可按檐口線放出200~300mm 6.0.24.2 散水的坡度可為3%~5%。 <辦公建筑設計規(guī)范> 二、廁所應設前室,前室內宜設置洗手盆 <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設計規(guī)范> 5.2.2 進站廣廳人口處應至少設一處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坡道。 3.2.3.1 旅客、車輛、行包和郵件的流線避免交叉。 3.2.3.2 進、出站旅客流線在平面或立體上分開。 5.5.2.1 行包庫的位置宜靠近旅客列車的行李車處。 5.8.2 服務員室應設在候車室或旅客站臺附近 檢票員室應設在進、出站檢票口附近 在站房出口處應設補票室 6.1.4 當綜合型站房中設有鍋爐房、庫房、食堂時,應設置運送燃料、貨物、垃圾的單獨出入口 <檔案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館址應遠離易燃、易爆場所,不應設在有污染腐蝕性氣體源的下風向; 2.館址應選擇地勢較高、場地干燥、排水通暢、空氣流通和環(huán)境安靜的地段; 館區(qū)內建筑及道路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 館區(qū)建筑主要用房應具有良好的朝向。 庫區(qū)或庫房入口處應設緩沖間 每個檔案庫應設兩個獨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間布置方式。 當檔案庫與其他用房同層布置且樓地面有高差時,應采用坡道連通。 第4.3.2條 縮微閱覽室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朝向以北向為宜,避免朝西; 3.宜采用間接照明,閱覽桌上應設局部照明 第4.4.3條 縮微用房宜設于首層, 應遠離振源 1.靜電復印室不應設于縮微用房和計算機房區(qū)域內 第4.4.6條 中心控制室宜設在首層主要入口附近 第5.3.2條 室內地面應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50m,

<綜合醫(yī)院建筑設計規(guī)范> 第2.1.2條 基地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臨兩條城市道路; 三、環(huán)境安靜,遠離污染源; 五、遠離易燃、易爆物品 六、不應鄰近少年兒童活動密集場所 第2.2.1條 總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區(qū)合理,潔污路線清楚,避免或減少交叉感染 三、應保證住院部、手術部、功能檢查室、內窺鏡室、獻血室、教學科研用房等處的環(huán)境安靜; 四、病房樓應獲得最佳朝向; 第2.2.2條 醫(yī)院出入口不應少于二處,人員出入口不應兼作尸體和廢棄物出口。 第2.2.3條 在門診部、急診部入口附近應設車輛停放場地。 第2.2.4條 太平間、病理解剖室、焚毀爐應設于醫(yī)院隱蔽處,并應與主體建筑有適當隔離。尸體運送路線應避免出入院路線交叉。 第2.2.7條 職工住宅不得建在醫(yī)院基地內;如用地毗連時,必須分隔,另設出入口。 第2.2.6條 病房的前后間距應滿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一、門診、急診,住院應分別設置出入口。 二、在門診、急診和住院主要入口處,必須有機動車??康钠脚_及雨棚。如設坡道時,坡度不得大于1/10。 三、電梯井道不得與主要用房貼鄰 二、主樓梯寬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寬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應大于0.16m. 三、主樓梯和疏散樓梯的平臺深度,不宜小于2m. 第3.1.7條 通行推床的室內走道,凈寬不應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須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一、病人使用的廁所隔間的平面尺寸,不應小于1.10m×1.40m,門朝外開,門閂應能里外開啟。 大便器旁應裝置“助立拉手”。 3.1.14 廁所三、廁所應設前室,并應設非手動開關的洗手盆。 四、如采用室外廁所,宜用連廊與門診、病房樓相接。 二、利用走道單側候診者,走道凈寬不應小于2.10m,兩側候診者,凈寬不應小于2.70m。 第3.2.4條 婦、產(chǎn)科和計劃生育 一、應自成一區(qū),設單獨出入口。 二、婦科和產(chǎn)科的檢查室和廁所,應分別設置 第3.2.5條 兒科 一、應自成一區(qū),宜設在首層出入方便之處,并應設單獨出入口。 二、入口應設預檢處、并宜設掛號處和配藥處。 四、應設置僅供一病兒使用的隔離診查室,并宜有單獨對外出口。 五、應分設一般廁所和隔離廁所。 第3.2.6條 腸道科應自成一區(qū),應設單獨出入口、觀察室、小化驗室和廁所。宜設專用掛號、收費、取藥處和醫(yī)護人員更衣?lián)Q鞋處。 第3.2.7條 處科換藥室宜分無菌室和一般換藥室。 第3.2.8條 門診手術用房由手術室、準備室和更衣室組成; 第3.3.1條 急診應部應設在門診部之近旁,并應有直通醫(yī)院內部的聯(lián)系通路。 第3.3.4條 搶救室宜直通門廳, 第3.4.4條 住院用病房 一、病床的排列應平行于采光窗墻面。 二、平行二床的凈距不應小于0.80m,靠墻病床床沿同墻面的凈距不應小于0.60m。 三、單排病床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10m雙排病床(床端)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40m。 四、病房門應直接開向走道,不應通過其它用房進入病房。 第3.4.7條 護理單元的盥洗室和浴廁 一、設置集中使16床設1個大便器和1個小便器;女廁每12床設1個大便器。 二、醫(yī)護人員廁所應單獨設置。 第3.4.8條 污洗室應近污物出口處, 第3.4.12條 婦、產(chǎn)科病房 一、婦、產(chǎn)二科合為一個單元時,婦科的病房、治療室、浴廁應與產(chǎn)科的產(chǎn)休室、產(chǎn)前檢查室、浴廁分別設置。 二、產(chǎn)房應自成一區(qū),入口處應設衛(wèi)生通過室和浴廁。 三、待產(chǎn)室應鄰近產(chǎn)房,宜設專用廁所 六、洗手池的位置必須使醫(yī)護人員在洗手時能觀察臨產(chǎn)產(chǎn)婦的動態(tài)。 第3.4.13條 產(chǎn)科的嬰兒室 一、應近產(chǎn)房區(qū)和產(chǎn)休室。 二、嬰兒室宜朝南,應設觀察窗, 三、洗嬰池應貼鄰嬰兒室 五、配乳室與奶具消毒室不得同護士室合用 第3.4.15條 康復病房 一、可設于相關護理單元的盡端,或單獨建立護理單元 三、走道兩側墻面宜裝扶墻拉手 第3.4.16條 腫瘤病房宜設于相關護理單元的盡端,或單獨建立護理單元 第五節(jié) 傳染病用房 第3.5.1條 20床以下的一般傳染病房,宜設在病房樓的首層,并設專用出入口,但其上一層不得設置產(chǎn)科和兒科護理單元;20床以上,或兼收烈性傳染病者,必須單獨建造病房,并與周圍的建筑保持一定距離。 第3.5.2條 門診 一、宜設在單獨建造傳染病房的首層;設于門診部者應自成一區(qū),并設單獨出入口。 二、幾個病種不得同時使用一間診室。 三、平面應嚴格按照使用流程和潔污分區(qū)布置,病人與醫(yī)護人員的通行路線以及診查室的門宜分別設置。 四、應設隔離觀察室;宜設專用化驗室和發(fā)藥處 第3.5.3條 傳染病病房 一、平面應嚴格按照清潔區(qū)、半清潔區(qū)和污染區(qū)布置。 二、應設單獨出入口和入院處理處。 三、需分別隔離的病種,應設單獨通往室外的專用通道。 五、完全隔離房應設緩沖前室;盥洗、浴廁應附設于病房之內;并應有單獨對外出口。 六、每一病區(qū)都應設醫(yī)護人員的更衣室和浴廁,并應設家屬探視處。 第六節(jié) 手術部 第3.6.2條 設置位置及平面布置 一、手術室應鄰近外科護理單元,并應自成一區(qū)。 二、不宜設于首層;設于頂層者, 三、平面布置應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區(qū)要求 附錄一: 手術部潔污分區(qū)手術部潔污分區(qū)表 污染區(qū): (入口處以外)家屬等候處, (供應與準備)石膏室、會議會診室 半清潔區(qū): (供應與準備)換鞋處、衣帽領發(fā)處更衣室、浴廁,敷料制作室洗滌室、雜物貯藏室 清潔區(qū): (供應與準備)護士室、醫(yī)生休息室,值班室,麻醉室、麻醉器械室消毒室、消毒品貯藏室,準備室, (術后監(jiān)護)蘇醒室,術后監(jiān)護室, (一般手術)一般手術室清創(chuàng)搶救室洗手室 無菌區(qū): (無菌手術)無菌手術洗手室 (潔凈手術)潔凈手術室洗手室 污染區(qū): 污物室 第十節(jié) 病理科 一、病理解剖室宜和太平間合建,與停尸室宜有內門相通;并應設工作人員更衣及淋浴設施。 第3.14.1條 血庫 一、宜臨近手術部,并不得與產(chǎn)生放射線的用房貼鄰。 二、由貯血、配血、清洗、消毒等室組成;規(guī)模較大者貯血與配血室宜分室,與走道之間應設前室。 第3.15.1條 藥房設置 一、醫(yī)院規(guī)模較大者,門急診藥房與中心藥房宜分別設置;醫(yī)院規(guī)模較小者,可集中設一藥房。 二、藥庫和中藥煎藥處均應單獨設置。 第3.15.2條 門診、急診藥房 一、中、西藥房宜分開設置。 二兒科和各傳染病科門診宜設單獨發(fā)藥處。 三、服務窗口中距不應小于1.20m。 四、中藥貯藥室應通中藥配方室。 五、西藥調劑室可與西藥配方室合用,普通制劑室、分裝室應貼鄰調劑室。 六、無急診藥房應設急診專用發(fā)藥處。 三、中藥加工整理處和曬藥場應近中藥庫 第十六節(jié) 中心(消毒)供應室 三、消毒室應貼鄰貯存、分發(fā)室,并宜有傳遞窗相通。 四、清洗室應分別設置通用和專用洗滌池。 第3.17.1條 營養(yǎng)廚房 一、應在入口處設置營養(yǎng)辦公室、配餐室和餐車停放室(處),并應有沖洗和消毒餐車的設施。 二、嚴禁設在有傳染病科的病房樓內。 三、獨立建造的營養(yǎng)廚房應有便捷的聯(lián)系廊;設在病房樓中的營養(yǎng)廚房應避免蒸氣、噪聲和氣味對病區(qū)的竄擾。 第3.17.2條 洗衣房 一、平面布置應符合收受、分類、浸泡消毒(傳染科應單獨設置)、洗衣、烘干、整補、熨燙、折疊、貯存、分發(fā)的工藝流程。 二、污衣入口和潔衣出口處應分別設置。 三、宜單獨設置更休息和浴廁。 第4.0.5條 安全出口 一、在一般情況下,每個護理單元應有二個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 第4.0.7條 供氧房宜布置在主體建筑的墻外;并應遠離熱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 <旅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三、在城鎮(zhèn)的基地應至少一面臨接城鎮(zhèn)道路,其長度應滿足基地內組織各功能區(qū)的出入口、客貨運輸、防火疏散及環(huán)境衛(wèi)生等要求。 二、主要出入口必須明顯,并能引導旅客直接到達門廳。主要出入口應根據(jù)使用要求設置單車道或多車道,入口車道上方宜設雨棚。 三、應合理劃分旅館建筑的功能分區(qū),組織各種出入口,使人流、貨流、車流互不交叉。 四、在綜合性建筑中,旅館部分應有單獨分區(qū),并有獨立的出入口;對外營業(yè)的商店、餐廳等不應影響旅館本身的使用功能。 五、總平面布置應處理好主體建筑與輔助建筑的關系。對各種設備所產(chǎn)生的噪聲和廢氣應采取措施,避免干擾客房區(qū)和鄰近建筑 第3.1.6條 鍋爐房、冷卻塔等不宜設在客房樓內,如必須設在客房樓內時,應自成一區(qū) 三、主要乘客電梯位置應在門廳易于看到且較為便捷的地方 四、相鄰客房之間的陽臺不應連通。 第3.3.1條 門廳。 一、門廳內交通流線及服務分區(qū)應明確,對團體客人及其行李等,可根據(jù)需要采取分流措施;總服務臺位置應明顯。 第3.3.3條 會議室。 二、會議室的位置、出入口應避免外部使用時的人流路線與旅館內部客流路線相互干擾。 三、會議室附近應設盥洗室。 二、旅館商店的位置、出入口應考慮旅客的方便,并避免噪聲對客房造成干擾。 二、廚房的位置應與餐廳聯(lián)系方便,并避免廚房的噪聲、油煙、氣味及食品儲運對公共區(qū)和客房區(qū)造成干擾。 二、洗衣房的平面布置應分設工作人員出入口、污衣入口及潔衣出口,并避開主要客流路線。 二、職工用房的位置及出入口應避免職工人流路線與旅客人流路線互相交叉。 二、走道、門廳、餐廳、宴會廳、電梯廳等公共場所應設供清掃設備使用的插座。 <宿舍建筑設計規(guī)范> 第2.0.1條 宿舍用地宜選擇有日照條件,通風良好,場地干燥,便于排水的地段;應避免噪聲和各種污染源的影響 第2.0.5條 宿舍區(qū)內應避免過境汽車穿行。 第3.3.6條 宿舍內宜在主要出入口設置管理室、 第4.0.3條 每居室內設電氣插座不應少于兩處。公共活動室、盥洗室應設單相三孔插座。 <圖書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 3.1.2 館址應選擇位置適中、交通方便、環(huán)境安靜、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較有利的地段。 3.1.3 館址與易燃易爆、噪聲和散發(fā)有害氣體、強電磁波干擾等污染源的距離 3.1.4 圖書館當與其它建筑合建時,必須自成一區(qū),單獨設置出人口。 3.2.2 交通組織應做到人、車分流,道路布置應便于人員進出、圖書運送、裝卸和消防疏散。館的主出人口應為殘疾人和老年人等行動不便者設置坡道、扶手等設施。 3.2.3 設有少年兒童閱覽區(qū)的圖書館,該區(qū)應有單獨的出人口,室外應有設施較完善的兒童活動場地。 4.1.2 圖書館的建筑布局應與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相適應,合理安排采編、收藏、外借、閱覽之間的運行路線,使讀者、管理人員和書刊運送路線便捷暢通,互不干擾。 4.1.8 設備機房,不宜與閱覽室毗鄰 4.1.9 進行無障礙設計 4.2.7設工作人員更衣室、清潔室和專用廁所,但不得設在書庫內。 4.2.9 書庫內工作人員專用樓梯的梯段凈寬不應小于0.80m,坡度不應大于45 ° 4.3 閱覽室防止陽光直曬。東西向開窗時,應采取有效的遮陽措施。 4.3.4 據(jù)工作需要在人口附近設管理(出納)臺和工作問, 4.3.5 被過往人流穿行,獨立使用的閱覽空間不得設于套間內。 4.3.6 開放時間長的閱覽室宜鄰近門廳布置。 4.3.8 書庫應毗鄰布置。閱覽和庫房之間應設緩沖區(qū),并設分區(qū)門 4.3.11 集體和個人使用的音像資料視聽室宜自成區(qū)域,便于單獨使用和管理,與其他閱覽室之間互不干擾。 4.3.15 少年兒童閱覽室應與成人閱覽區(qū)分隔,單獨設出人口,并應設兒童活動場地。 4.3.16 盲人讀書室應設于圖書館底層交通方便的位置,并和盲文書庫相連通。 4.3.17 各閱覽區(qū)老年人及殘疾讀者的專用閱覽座席應鄰近管理(出納)臺布置 4.4.2 目錄檢索空間應靠近讀者出人口,并與出納空間相毗鄰。當與出納共處同一空間時,應有明確的功能分區(qū)。 如利用過廳、交通廳或走廊設置目錄柜時,查目區(qū)應避開人流主要路線。 4.4.7 中心(總)出納臺應毗鄰基本書庫設置。出納臺與基本書庫之間的通道不應設置踏步;當高差不可避免時,應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 4.5.3 寄存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位置應在讀者出入口附近; 3寄存處的出入口宜與讀者主出入口分開。 2門廳、休息處、走廊兼作陳列空間時,不應影響交通組織和安全疏散; 3陳列室應采光均勻,防止陽光直射和眩光。 4.5.5 報告廳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300座位以上規(guī)模的報告廳應與閱覽區(qū)隔離,獨立設置 2報告廳,宜設專用的休息處、接待處及廁所; 3與閱覽區(qū)毗鄰獨立設置時,應單獨設出人口,避免人流對閱覽區(qū)的干擾; 7公用廁所中應設供殘疾人使用的專門設施。 4.6.3 采編用房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位置應與讀者活動區(qū)分開,與典藏室、書庫、書刊人口有 便捷聯(lián)系; 2平面布置應符合采購、交換、拆包、驗收、登記、分類、編目和加工等工藝流程的要求; 3拆包間應鄰近工作人員入口或專設的書刊人口。進書量大者,人口處應設卸貨平臺; 4.6.4 典藏用房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l當單獨設置時,應位于基本書庫的人口附近; 4.6.8 美工用房最好北向布置,工作間內應設置給排水設施,或設小洗手間與之毗鄰 6.2.3珍善本書庫、特藏庫,應單獨設置防火分區(qū) 6.4.1圖書館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并應分散設置。 6.4.4超過300座位的報告廳,應獨立設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兩個。 <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 居住區(qū)內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古樹名木必須予以保護 5.0.2.3宅側面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條式住宅,多層之間不宜小于6m;高層與各種層數(shù)住宅之間不宜小于13m; 5.0.3.2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應避免直接開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區(qū)級道路 5.0.5.2 無電梯住宅不應超過六層 8.0.5.1小區(qū)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人口;居住區(qū)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機動車道對外出人口間距不應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長度超過150m時,應設不小于 4m×4m的消防車通道。人行出口間距不宜超過80m,當建筑物長度超過80m時,應在底層加設人行通道; 8.0.5.4在居住區(qū)內公共活動中心,應設置為殘疾人通行的無障礙通道。通行輪椅車的坡道寬度不應小于2.5m,縱坡不應大于2.5%; 8.0.5.5當居住區(qū)內用地坡度大于8%時,應輔以梯步解決豎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設推行自行車的坡道; 9.0.3當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區(qū)地面連接形式宜選用臺地式,臺地之間應用擋土墻或護坡連接。 <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 3.2.4 大中型汽車庫的庫址,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2個;特大型汽車庫庫址,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3個,并應設置人流專

瀝青麻絲是選有上等的麻絲,浸泡在有本公司的技術人員研發(fā)的一款具有防腐性瀝青為主要材料的添加劑里面的一款產(chǎn)品。麻絲具有質地輕、強力大、防蟲防霉、靜電少、織物不易污染等特點。瀝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成的黑褐色復雜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機液體的一種,呈液態(tài),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瀝青是一種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機膠凝材料。本產(chǎn)品主要用在伸縮縫、沉降縫等填縫材料。本產(chǎn)品施工非常方便,替代了原有的麻煩施工方法。我們一般是桶裝的,只需要采購后,取出來就可以使用。

用出入口。各汽車出入口之間的凈距應大于15m。出入口的寬度,雙向行駛時不應小于7m,單向行駛時不應小于5m。 3.2.7 特大、大、中型汽車庫的庫址出入口應設于城市次干道,不應直接與主干道連接。 3.2.8 汽車庫庫址的車輛出入口,距離城市道路的規(guī)劃紅線不應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邊線內2m處作視點的120°范圍內至邊線外7.5m以上不應有遮擋視線障礙物 3.2.9 庫址車輛出入口與城市人行過街天橋、地道、橋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離應大于50m;距離道路交叉口應大于80m。 4.1.6 汽車庫內坡道嚴禁將寬的單車道兼作雙車道 3.2.11 地下汽車庫的排風口應設于下風向,排風口不應朝向鄰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動場所, 汽車庫內通車道的最大坡度:微小型車15%; 中型車12%; 大型車10%; 鉸接車8% 4.1.8 汽車庫內當通車道縱向坡度大于10%時,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緩坡。其直線緩坡段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3.6m,緩坡坡度應為坡道坡度的1/2。曲線緩坡段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2.4m, 《飲食建筑設計規(guī)范》 2.0.2 飲食建筑嚴禁建于產(chǎn)生有害、有毒物質的工業(yè)企業(yè)防護地段內;與有礙公共衛(wèi)生的污染源應保持一定距離 2.0.4 在總平面布置上,應防止廚房(或飲食制作間)的油煙、氣味、噪聲及廢棄物等對鄰近建筑物的影響。 一、副食粗加工宜分設肉禽、水產(chǎn)的工作臺和清洗池,粗加工后的原料送人細加工間避免反流 二、冷葷成品應在單間內進行拼配,在其入口處應設有洗手設施的前室; 三、冷食制作間的入口處應設有通過式消毒設施 <汽車容運站建筑設計規(guī)范> 1一、二級汽車站進站口、出站口應分別獨立設置,出站口寬度均不應小于4m 2汽車進站口、出站口與旅客主要出入口應設不小于5m的安全距離,并應有隔離措施 3汽車進站口、出站口距公園、學校、托幼建筑及人員密集場所的主要出人口距離不應小于20m 4汽車進站口、出站口應保證駕駛員行車安全視距 <療養(yǎng)院建筑設計規(guī)范> 3.1.5 療養(yǎng)院主要建筑物的坡道。出人口、走道應滿足使用輪椅者的要求 3.2.1 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員活動室必須光線充足,朝向和通風良好。 <住宅設計規(guī)范> 3.7.2 陽臺欄桿設計應防止兒童攀登,欄桿的垂直桿件間凈距不應大于0.11m;放置花盆處必須采取防墜落措施。 3.7.3 低層、多層住宅的陽臺欄桿凈高不應低于1.05m,中高層、高層住 宅的陽臺欄桿凈高不應低于1. 10m。 4。1.3 樓梯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175m。扶手 高度不應小于0.90m。樓梯水平段欄桿長度大于0.50m時,其扶手高度 不應小于1.05m。樓梯欄桿垂直桿件間凈空不應大于0.11m。

教學樓與車流輛大于270輛/小時道路的間距 "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紅線轉彎起點處不應小于70m。"--有疑問,如下: “民用建筑通則的第2.1.5條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車站、車場等)、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量起不應小于70m;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橋和地鐵出入口)最邊緣線不應小于5m; 三、距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0m; 四、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應小于20m; 五、當基地通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連接; 六、與立體交叉口的距離或其它特殊情況時,應按當?shù)匾?guī)劃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辦理。 ”紅線交點量--不是彎起點算起吧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主干道自道路紅線交點量起不應小于80m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次干道自道路紅線交點量起不應小于70m 見《技術措施。規(guī)劃。建筑》 注意一下:知道高程系統(tǒng)換算么? 56黃海-- 85高程 -0.029 吳淞高程+1.688 珠江高程-0.586


留電免費咨詢 [5分鐘內回電]

Demand feedback